此贴所发为光绪重印版《禺峡山志》的整理文字,主要是把扫描图片译成文字,并添加句读。如有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注:1、此版本为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扫描版,网址为:
《禺峡山志》。此版缺三页,分别为卷二P62,卷三P75、76(均原页码),现据清城区档案馆藏本补充。
2、此文字整理版仅作为资料进行参考。由于工作量以及个人偏好等原因,只挑选扫描版中一些整理者自认有价值的章节进行编译,重点为卷一。其他内容请自行查阅。
3、文字中,带[ ]者为原文注释,()为译者所注,或原义未明。编号亦为译者所加。
4、为便于核对原文,编译的文字部分完全按照原文顺序,不作改动。相关研究心得另行跟贴或发贴讨论。
5、部分句读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待查阅相关资料确证之后会随时进行更新。
国图原版分卷下载链接:
禺峡山志(一至四卷,补缺页另列)
整理后的完整卷打印版下载:
《禺峡山志》完整打印版
南北禺山水长卷图
(注:所谓完整卷打印版,是指补充缺页并经页面处理之后的版本,分两个文件,一、二卷为一文件,三、四卷为一文件。目的是更方便阅读和打印。可以一页两版的格式进行打印,这样成书的页面版面更紧凑,页面数减少一半,更便于携带和阅读。页面处理方法主要是把原来的单个PDF文件转为图片,去掉页面空白部分并校正偏差角度之后,重新按顺序组合成PDF文件。)
------------------------------------------------------------------------------------------------------------------------------------------------------
目录:
卷之一 (共87页)
序 卢崇光序 王朝恩序 孙绳祖序 重修禺峡山志序(罗炜)
志例
禺峡图经
名胜备考
山水 第一
古迹 第二
仙释 第三
事实 第四
建置沿革
殿宇 第一
坊表 第二
碑刻 第三
匾额 第四
寺产 第五
卷之二 (共79页)
古今艺文
诰敕 第一
传赞 第二
说文 第三
碑记 第四
赋集 第五
卷之三 (共94页)
登临题詠 唐诗 宋诗 元诗 明诗
卷之四 (共118页)
登临题詠 国朝(清)诗 (历代)词集
签助刻版芳名列
重梓峡山志后跋
--------------------------------------------
峡山志序(卢崇光)
余读唐宋人诗,峡山寺早在意下,及出东西路帅峡山寺,又在管下,乃不得于兵戈少靖时与。昔之葛稚川、唐之张燕公、宋之苏子瞻辈相与啸詠其间。此山水志与舆地志所以俱为临抚者所必欲见之书也。今年峡山寺僧本净出《峡山寺志》,盖创于邑人夏云,修于邑令孙绳祖,今其板散佚且毁矣。幸有藏本,将谋重梓,乞余更定其书。余案山水志本不同舆地志,宋以后作者多混之,如六朝时释子慧远《庐山纪略》一本、唐时道士李冲昭《南岳小录》一卷,此为志山水之祖。自是而后,《赤松山志》、《青城山志》旁及人物、碑版;《洞霄宫志》、《孚(上亠下思,xí,姓)庙志》旁及宫观神异;《楼花源集》、《卷雪楼集》更及文字题詠,此亦志山水所仿也。兹四卷,前为图经,次及名胜,次及沿革,后乃附以艺文,其大体不谬于古矣。文字之未修,搜葺之未择,固不为览图经者之所病。故还其书,缀数语,勗(xù,勖,勉励)成其事,他日手一卷自[習元](玩),果至其地,则为谢安石可;不至其地,则为宗少文亦可。请以此一序为缘。峕(时):
咸丰之十有一年岁次辛酉督粤使者劳崇光撰
序(王朝恩)
从来山水之胜,必待其人而后传。苟非其人,虽美弗彰。是以古之名人奇士,宦游流寓,往往于登高临深之际,注意独切,著述极多,然或时移事迁,编残简断,遗迹之湮没于荒烟蔓草中者,亦复不少。山水有灵,能无贻憾欤?余生平性好佳山水,凡舟车所至,必移屐探奇,访求遗迹,流连不忍去。迨奉:
【简】命由湘江过桂林,来屏东粤。于水则见珠海之浩淼接天;于山则见罗浮之幽邃亘地。斯固秀气所钟,岭南大观也。其他山水指不胜屈,若禺峡之间,传闻尤最,身虽未及遍历,然心窃向往焉。辛丑春,澹翁孙君令贤郎韦村致辞曰:禺峡居清远上游,壁立千仞,翠拥两涯,奔流激湍,映带回环,凡五曲而始达飞来寺岸。天下福地三十六,此列第十九。自轩辕迄今为仙释所宅,异迹累累,在昔有志,后为兵 (犬类)散失。一日,偕升甫欧子凭吊苍凉,因购得明经夏云所修,从而增删纂辑,以便后之浏览考稽,庶不致山水失传。请为序,以付剞劂(刻书)。余欣然展帙披图,首有提纲,卷有伦次,善山善水,若古迹,若仙释,以至事实;殿宇、坊表、碑刻、扁(匾)额、寺产靡不了然在目,如置身其际。及读古今艺文、题咏,又恍然于山水之。因人以传,得孙君之手笔而益著。
孙君与余为中表昆弟,生同里学、同砚仕、又同方。其才敏,其守洁,其书法更工。官于粤者二十余年矣。清远素称难治,孙君调繁以来,大纲小纪皆已就理;民情土俗皆已朴厚,复能于政事之暇畅游山水。废者兴之,阙者补之,求其旧志而修明,刊刻之,虽宦槖萧然,澹如也。岂(兆)当世之贤豪,将来之柱史。禺峡孙君行且并传不朽矣!余嘉其留心风土,乐为之序,并以劝凡为良有司者。至余素日未及亲历,徒切向往之心,亦籍是以少慰云。
康熙六十年,岁次辛丑季春,粤东藩使长白王朝恩书三氏拜撰。
序(孙绳祖)
禺峡山水之胜,甲于寰寓。荐绅贤豪争折屐流览而终未能不胫而走。岁壬午,余绾符之罗州,帆影与山影相照,格于程限,未及穷山之秘。越癸巳春荷,【特简】调繁兹土,私幸胜游可遂。一日,偕僚友泝(溯)江而上,陟(登高)古寺,听飞泉,山光潭影又似与我两相映(上劯下大)然。欲穷幽极渺,辄为烟罗榛莽所梗,不觉怃然。曰:心性之学,原不在文字,然非夫子之博,我以文何由直透本来?似此名山而无志可考,迷途其安往乎?时太学欧子升甫同游,作而对曰:山旧有志,出邑人夏云笔,今复散佚,请展期购之。阅月,欧子以志来,余展卷繙阅,乃顾欧子,叹曰:名山不可无志,志必有髅次。若紊髅鲜次,是犹星辰垂象,躔度失位,能不令仰(口咅)者之失所窥耶?欧子曰:搜奇探异、剖璞成玉、永扬禺峡之休,舍侯其谁属焉?余诺之,乃于退食之暇,亲定甲乙。首列禺峡图经,绘图凡六,从旧志也。次名胜备考,次建置沿革,次古今艺文,次登临题咏,各提其纲而仍各分其目。山之怪石寒泉、奇峰峭壁、与夫鸿文妙韵尽表而列之,造化不得秘其灵(爽),令展卷者可以身游,可以卧游,如蔀屋之隐,微罔不念晰,孰为可兴,孰为可除,尽与以生面斯,乃为借物适情,以昭其忧乐者。若徒为山水纪胜,游此巢许事也!欧子喜曰:先公有言,人知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时有住持嗣法僧兴贤愿经营以资剞劂,无何飞锡出境,弗成厥功。余念志稿既成而不刊,久则名胜必湮没无所考镜。因捐俸授梓板付寺僧,谨藏于寺,庶几永其传焉。时: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仲冬长至日,知广州府清远县事沈阳孙绳祖澹翁父撰。
重修禺峡山志序
夫序者,绪也,就其绪而理之也。又序者,次也,循其次而纪之也。故书序传诸孔圣,诗序传自卜商,序以书传,有是书可无是序欤?己卯夏,余奉:
【特简】来蒞兹土,下车伊始,即询以邑中志乘。知为兵 所毁,因谕邑绅重修,再加考订。不半载而告厥成功。既作序以纪其事,复因公过禺峡,见古寺,见夫秀拥双峰,壁立千仞,唐李习之所称“一水远赴海,雨山高入云”,于大旨括其胜然。自轩辕迄今,灵异屡著,名山胜迹当有志传,乃叩寺僧有无记载。僧作而对曰:山旧有志,[并刃]自邑明经夏君云,修之邑明府孙君绳祖。后遭寇散佚。许太守重加修梓,复乞劳制府纂定其书作序,以冠篇首名胜,了然在目。奈阅时久远,不加爱护,板归无何。有之乡出所藏本,乞余纂辑付梓。余披阅一过,神为之移,觉山水之清奇、仙释之灵胜、名士之留题,罗列燦陈,复有条不紊。今板既毁,若不重刊,久必湮没无所考据。惟民情风俗,诸多关心,夜寐夙兴,刻无暇晷。数年内,殚精竭虑,差幸纪纲之就理,爰于公余偶暇,将旧本略加较订,捐廉为之倡始。幸而经理得人,实事求是,筹款助赀,付诸梨枣,举天下第十九福地诸真迹焕然一新,令后之游览者得所考稽。即水远山高无由过访,披卷一览,如置身其间,庶几禺峡与志书并传不朽。余幸其志之有成,不禁援笔为序,识厥由来,勗寺僧以珍藏勿失。
时
光绪十年,岁次甲申孟夏月,同知衔知清远县事、平西罗炜谨序于县署之觉寤轩。
志例
——名山志与国史邑乘并重。按旧志,不分纲领条目,似失体也。今于《禺峡图经》之后,各标总纲。一曰名胜备考,内分山水、古迹、仙释、事实为一类;二曰建置沿革,内分殿宇、坊表、碑刻、(匾额、)寺产为一类;三曰古今艺文,内分诰敕、传赞、说文、碑记、赋为一类;四曰登临题詠,内集历代诗歌词为一类。条分缕析,各以类聚。视旧志,间有损益,敢曰笔削,亦惟损所当损,益所当益。后之览者或亦有感于名山别特之观。
——旧志各篇首未列总论。今特树末议,庶几合乎体裁。
——殿宇亭台自平藩修复后,规制俱已改观。而旧志仍多载原名,致探奇览胜者视桑田犹唤沧海,则惑甚矣。今悉校正,俾游此山者了然于目,覩(同“睹”)此籍者了然于心也。
——旧志建置古迹内窜入题詠,错杂无伦。今汇归题詠,仍以历数为次。
——卷帙宜适均也。今以禺峡图、名胜备考[分山水、古迹、仙释、事实为四条]、建置沿革[分殿宇、坊表、碑刻、匾额、寺产为五条]列禺峡图经之后为第一卷;古今艺文为第二卷;登临题詠自唐迄明列第三卷;国朝诗、历代词列第四卷。
——旧志修于康熙乙巳,于中所辑文艺诗词已多缺略无序。由乙巳至今将周一甲子,其间鸿文佳什或湮没于剥藓颓垣,或秘藏于珍笥石室,匪但水远山遥无由博访,假令室迩人遐亦难遍搜。姑即名流见贻篇章及寺僧所录骚人墨客留题诸作,随得随编,不分伦次,概寿枣梨至稽古穷今,务令沧海无遗珠,窃向慕而未能也!敬俟后之君子。
十九福地主人澹翁父谨识